據悉,由成都中(zhong)哲咨詢為某醫藥科技學校建(jian)設項(xiang)目(mu)的項(xiang)目(mu)計(ji)劃書(shu)已通(tong)過(guo)專(zhuan)項(xiang)組評(ping)審(shen),項(xiang)目(mu)正在建(jian)設中(zhong)。該(gai)項(xiang)目(mu)是遷(qian)建(jian)項(xiang)目(mu),計(ji)劃用(yong)地300畝,總投資估算為10000萬元。
項目建成后,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羅江醫藥教育條件,填補羅江醫藥教育的空白,同時也給項目建設單位提供了較為理想的業務開拓空間,本項目的建設是必要的。
3、工匠精神的傳承
4、公司與學校合作,器械與人才互惠。
學校依靠自身滾動發展,每年可為國家培養3000名以上的醫藥專業人才,解決市場需求,對國家及西部經濟發展提供人才資源,緩解我國學生就學壓力做出大貢獻。
經營醫藥科技學校,創建品牌,構建德陽最強勢的醫藥院校,不僅可以解決集團自身的人才需求,同時,還可為我國的醫藥技術企業提供高素質專業人才。
民辦學校不以營利為目的,但并不等于不盈利。在知識經濟時代,教育具有多重性,教育也是一種產業,依靠市場規率合理經營,產出的就不光是一所學校,一批學生,還會帶動圍繞學校的其它相關(如餐飲、商貿、文化、休閑娛樂)等產業鏈的共同發展。隨著學校規模的發展與擴大,還會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,解決部分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。
學校建成后每年將為羅江乃至全川輸送3000名左右醫藥健康人才,為極大推動地區藥劑、藥品檢驗、藥廠設備維修、中藥種植等行業的發展,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。
學校將招收大量適齡學子入學,從而使羅江地區青年接受規范的職業教育,有助于未來羅江地區人才邁向高端,產業邁向高端,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,為羅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無可否認,吸納社會資金辦學已成為中國教育發展的趨勢,民辦學校的良性發展可以大大改善辦學條件,擴大招生名額,增加學生接受教育的機會,是對我國醫藥學校存量不足,結構不合理的改善,是按市場經濟規律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與優化。